

3月23日,貴州日報要聞版重點刊發高速投資集團綠色高速污水處理技術。內容如下:
綠色高速上的環保智慧——污水變清能養魚
源源不斷產生的生活污水,在經過處理設施點“濁”成清后,居然能養金魚!這一幕就發生在位于滬昆高速上的清鎮東收費站,水中的三條小金魚在變清的污水中已存活了半年之久。
3月中旬,春風融融,沃野復蘇。從貴陽觀山湖西收費站出發,沿著滬昆高速到清鎮東收費站,全程共16.3公里,因地處城郊,僅有一個收費站,每日該站點的生活污水產生量依據人員流動數量在3方至8方左右,大量產生的生活污水不僅能在站內實現就地處理,處理后的污水大部分指標已達到地表Ⅲ類水標準,可滿足金魚的生長條件。
高速服務區及收費站人流量大,污水排放量大,且具有污染點多、氮(磷)含量高、油脂類污染物占比大等特點。近年來,隨著高速公路線路增多、里程變長,服務區、收費站的生活污水處理成為了沿線生態文明建設的痛點和難點。過去,收費站、服務區的污水處理設施體積大,占地面積廣,處理能耗大,經長期的風吹日曬,處理效果不佳,還易影響環境美觀。
2021年,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所屬高速投資集團通過科技創新,對所轄的滬昆高速、蘭海高速、廈蓉高速、都香高速等多條國省道在內的117對服務區和250余個收費站的污水處理系統進行了現場踏勘,對進出水水質進行了分析,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有相關經驗的企業進行合作,建立研發團隊,經過資源整合和技術創新,研發了ECOF四微物化膜工藝污水處理技術。
去年9月,該集團采用ECOF四微(微電解、微載體、微好氧、微絮凝)物化膜工藝污水處理技術的污水處理設備正式在清鎮東收費站投入使用。
高速投資集團生態公司工程師楊軍告訴記者,采用該污水處理技術的設備,污泥減排可達90%以上,可進一步清除水體中的三大污染物(氮、磷、化學需氧量),利用納米級的不銹鋼膜新型分離材料制作成的細孔過濾膜材料,使出水水質優質穩定。
“不僅如此,運維人員可在手機或者電腦終端APP上隨時掌控污水處理設備運行情況,及時發現設備存在的隱患,污水處理系統安全穩定性大幅度提升,同時,該設備完全模擬人腦智能技術對設備進行全自動控制,使水泵交替運行,提高了泵的使用壽命和使用效果,可降低能耗達20%以上,實現綠色低碳。”楊軍說。
為了檢驗處理過的污水是否達標,生態公司總經理齊飛特地買了幾條金魚,養在排水口。“就目前來看,該設備不僅能夠高效處理污水,還能降低能耗,做到綠色環保。”齊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該新型污水處理設備每日用電量僅6度左右,相比傳統污水處理設備而言,體積小3倍,按5年周期進行綜合測算,運維成本降低約20%,按10年周期進行綜合測算,運維成本降低約35%,且外觀精美,占地面積小。
“經過相關專業機構現場取樣監測,現出水水質可長期穩定達到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且大部分指標已達到地表Ⅲ類水標準,設備占地小、安裝靈活、處理高效,不僅可用于高速公路收費站、服務區,還可用于城市老舊小區污水處理,一般市政零星污水處理,縣、鄉、村居民區污水處理,一般非工業企業污水處理。”齊飛說,目前,該技術已預備申請國家專利,下一步,生態公司將繼續在生態環保方面加強科技創新,強化成果運用,為鄉村振興、提升人居環境做出貢獻,為貴州生態文明出新績做出貢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申云帆)